首页 > 都市言情 > 吾妻真乃神人也 > 第63章

第63章(1/2)

目录

淮安建在淮河之上,从李唐以来一直是东南第一州,运河带来的数百年繁华都积攒在这地方。南来北往的商人走水路,四处游历的旅人走水路,上京赶考的学子也大都走水路,几两盘缠就能上得京去。

这条河里头藏了百年的风流轶事,河边随手抓个船夫,都能给你背两句诗。

河上细小的支流多,一人多高的芦苇丛里时不时地钻出两条船来,渔家女蹲在岸边洗衣裳,唱着听不清词儿的歌。

于是眼里瞧见的、鼻端嗅到的,全是早春的气息。

“锦姑娘来过江南几回了?”

彼时虞锦正从路过的渔船手里头买了几只大蚌,一只把她巴掌还大,正寻思着喊顾嬷嬷来,就听到姚知非这么问她。

她想了想:“第二回来,头回是元光四年,跟着家里一个老镖头来的,是个秋天。那会儿我才十四,我爹让我出来开开眼,一路上没怎么开眼,苦倒是吃了不少。”

“那是我头回出远门啊,当时船没这么好,屋里嗖嗖漏风。那老镖头也死板,上了船就要一路行到杭州去,从不知道把船靠岸停了,带着大伙儿上码头吃点便饭的。他就让我们连着吃了十几天的河鲜,蒸的煮的炸的烤的,全是鱼啊虾啊,那阵子我看见鱼就想吐。”

姚知非听得直笑:“你就说不想吃鱼了,镖头总要给你想法子的。”

“我那时年纪小呀,不知道镖头是我家雇的人,也不知道当主子的能指挥镖头办事。那老镖头又长得凶,我也不敢跟他说,他说吃鱼,行吧,那就吃鱼。”

冯三恪坐船边听着两人说话,心里莫名软了一下。他想不出那时的虞锦是什么样的,可怜巴巴的?说句话都怯生生的?

他没插嘴,手里挑着根鱼竿,旁边那老船夫教他钓鱼的声音慢慢入不了耳了。

又听到虞锦跟姚公子说:“不过我记性好,路上行过几个码头、官道怎么走我都有印象,你要是想去哪儿玩,只管说就是了。”

说完,姚知非看着她提溜着一筐大蚌就往二楼厨房走去,她家的下人也怪,周围杵着那么些人,却都没什么眼力见,光顾着惊叹蚌壳有多大。那个个儿高的冯掌柜才撂了鱼竿,过去帮她提着。

蹚过淮河,这就算是到了南方了。

沿着河道一路行,快到淮安城的时候,渐渐有了河禁。码头不再是像路上那样零零散散地扯着几条拒马,而是派了官兵巡视。

虞锦站在船头上眺望,码头上的河兵十分好认,都穿着靛青色儿的棉服,约莫几十人,想要上码头的船都得卸了货让他们开箱检查。

罗镖头随她看了一会儿,皱了眉:“往年从不见淮安卡得这么严,这年都过了,怎么码头兵来了这么多?”

虞锦笑了:“你忘了你前几天寄出去的那封信了?咱让在淮安的商铺去报了官,官兵这是在查水匪啊。”

“噢!原来是这么回事。”罗镖头恍然。

他们怕程帮纠缠不休,就叫淮安的商铺谎称有一批货被水匪劫了,淮安的官府自然要严查。他们那漕官倒也机灵,知道水匪不好抓,就先在码头上做做样子。

这突如其来的严查,提前也没个信儿,不少商人都慌了手脚。码头前的队伍排了半里,本来就拥挤,其中却还有好些船不往前走,偷悄悄地退了回来,横七竖八,把河道堵得严严实实。

“锦姑娘,那些船退出来做什么?”

姚知非彻底把虞锦当成了老师,见着什么都要问问,每天“锦姑娘”、“锦姑娘”能喊个十来遍。

“因为商人的船税太高呀,每千钱课五十,所以好些船上的货是虚报的,经不住查。”

虞锦本随口一说,看兰鸢一群人都望了过来,明显是都没想通这个理儿。她一琢磨,拿起桌上的一只瓷杯举了个例。

“意思就是——比如你带了一船青瓷,青瓷卖价约莫二十文一个吧,一千个就是二十两银,每千钱课税五十,就是一两银。这还只是过一道关交的税,从京城到杭州全程有七道河关,路上的吃喝穿用、船费再加一加,跑一趟下来赚不了几个钱。”

“你要不想交这份钱呢,就要虚报,说船上装的是普通的素瓷、炻瓷,素瓷不值钱,一个三五文,如此一来,课的税就少了许多。”

说到这儿,虞锦顿了顿,斜眼睨了一圈:“你们都看着我做什么?我又没偷过税,咱虞家不缺这俩钱儿!我就是知道里边的门道给你们说说而已,你们一个个的什么眼神!”

一群人都哈哈笑了。

虞锦一时无言,明明她算是生意人里头最实诚的那一拨了,可也不知怎么的,她这奸商人设深入人心。外人这么想,自家人也这么想,怎么扭也扭不过来。

“主子继续说呀,偷税逃税是重罪,他们哪儿来的胆子?”

“敢带着一船货东奔西走的,多多少少有些门路,使俩银子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小商人没这个门路,而大商人虚报货,一趟下来能多赚不少。”

“每到一个关口,河漕官儿都会给你往路引上盖个红戳,给你写上——普瓷一船,一个五文,课税多少多少。往常只有第一道关口、也就是最初带着货上码头的那道关查得严,后头过河关时人家懒得查,只要将前头的路引拿出来,按上头报的货交钱就是了。”

船税课得重,官家恨不得把商人的每一滴油水刮干净,下边却也总能想出对策来。

听她仔细讲了一遭,姚知非又学到了新东西,忙掏出纸笔记了下来。他那墨盒叫小厮随身带着,干透了,什么时候要用,拿笔蘸了水上去蹭两下就行,倒是跟姚老爷一个习惯。

虞锦走过去瞄了一眼,他那一沓纸缝成了册子,扉页上写着“江南见闻录”,里头有字有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