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和秦始皇的一千零一夜 > 36.第卅五夜

36.第卅五夜(2/2)

目录

而后赵王中秦反间之计,改派“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最后全军覆没。长平一战后赵国伤亡惨重,秦国遂乘势欲攻下赵都邯郸。

正在这危急的时刻,赵国平原君出使楚国说服了父王出兵,后来又有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邯郸之围才得以解除。

芈泽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出生的。

这是一场久违了的胜仗,楚国国内士气大振。也许是在这胜利的喜悦中看到了楚国重拾霸业的希望,第二年,父王发兵灭了早已式微的鲁国。

芈泽有时也在想,若是当时父王他能乘胜联合六国攻打秦国,而不是选择去吞并弱小的鲁国,那么一切是否就将不同?

可她知道昌平君说的话是对的,她的父王耳根子软,在他手里楚国已不可能再创中兴之势。

回想至此,芈泽收拾起心中遗憾,看向一时语塞的昌平君。

他静静站着,瞪大了双眼,失神地望向地面。薄唇微张,扶额的左手轻轻颤抖,一脸被人道中心事后的难以置信。

每个少年在成长时,势必都会有一个仰望敬慕的对象。

他当然也有。

只不过他始终不肯也不敢承认,那个指引他前行的人,竟然是他恨之入骨的父亲。

正如王后所言,其实他一直都在关注着楚国那边的动向。

好似只要从他人嘴里打听到一些关于楚王的事情,他就能回想起幼时亲子相依、其乐融融的景象。

甚至有时他会开始幻想:此时自己若是在父亲身边,又会在朝堂上提出什么样的应对之策?

“不管您心中到底是何种想法,芈泽只希望大哥明白,您背后并不是空无一人的。您若是有天累了,不妨回头看看,其实我一直都站在大哥身后。”扔下这句话,芈泽施礼告退。

她相信不用多久,她与昌平君又会再见面的。因为血缘的羁绊,任谁也无法逃离。

她想,祖太后是不是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一直按兵不动,就等着有朝一日她自己想明白,然后主动靠上去呢?

如此说来,祖太后这个人还真是可怕呢!

*

夜色如水,章台宫内也是暗沉沉一片,只隐约透出一道细小的微光。

李宦侍轻声轻脚地进了内殿,见大王还在批阅竹简,便折回门口招招手,唤来几个小宦侍,悄声骂道:“你们一个个的都是瞎子不成?大王在这么黑的屋子里处理政事,竟没人能想到要给大王点个灯?”

小宦侍们点着头认罪,一排油灯渐渐燃起,内室明亮恍若白昼。

“是李宦侍啊……”赵政头也没抬,轻笑道:“老远就听见你的斥责声,弄得寡人头疼。”

“奴才人老了,近来耳背得很,还请大王见谅。”李宦侍将手中捧着的一盏油灯缓缓移向案桌中央,赔笑道:“国事虽忙,可这个时辰大王也该歇了。”

赵政合上一卷竹简,又伸手打开另一卷。

李宦侍见此计不通,只好另想办法,“今日奴才路过流华殿,不巧遇上王后不在。不过听婢女嘉卉说,王后似乎是去见了昌平君。”

他就不信,在搬出王后当救兵后,大王仍旧能无动于衷地继续批阅。

赵政闻言手下一顿,一滴墨水自笔尖溅落,化作墨团,脏污了他才写下的批语。

李宦侍丝毫没有注意到赵政眼中的错愕,吸着鼻子继续道:“等了这么久,王后终于可以和分离多年的大哥相认,想到这奴才这眼泪就怎么也止不住。自此一家人和

“是李宦侍啊……”赵政头也没抬,轻笑道:“老远就听见你的斥责声,弄得寡人头疼。”

“奴才人老了,近来耳背得很,还请大王见谅。”李宦侍将手中捧着的一盏油灯缓缓移向案桌中央,赔笑道:“国事虽忙,可这个时辰大王也该歇了。”

赵政合上一卷竹简,又伸手打开另一卷。

李宦侍见此计不通,只好另想办法,“今日奴才路过流华殿,不巧遇上王后不在。不过听婢女嘉卉说,王后似乎是去见了昌平君。”

他就不信,在搬出王后当救兵后,大王仍旧能无动于衷地继续批阅。

赵政闻言手下一顿,一滴墨水自笔尖溅落,化作墨团,脏污了他才写下的批语。

李宦侍丝毫没有注意到赵政眼中的错愕,吸着鼻子继续道:“等了这么久,王后终于可以和分离多年的大哥相认,想到这奴才这眼泪就怎么也止不住。自此一家人和和乐乐的,多好!”

“是王后去见了昌平君?”赵政抬头看他,眼神闪过一丝晦暗,“还是昌平君去见了王后?”

这不都一样吗?李宦侍挠了挠头,迟疑道:“奴才也说不准。”

“是么……”赵政眉头微蹙,如果是前者,那是否意味着王后已不再将自己视作是她唯一的依靠?

又沉叹一声道:“说来最近都很少见她戴寡人送她的那支铜簪了呢……”

但愿这一切只是他多虑了。

“大王何故叹息?”尽管在大王身边随侍多年,李宦侍依旧弄不懂大王这忽来的伤感是怎么一回事。

“没事,只是寡人自言自语罢了。”赵政摇了摇头,又提起笔来。

只听“啪嗒”一声,那支笔被他摔在案桌上,“不行,寡人还是得亲自去一趟流华殿。”

大王的心思可真难琢磨啊!李宦侍立马跟在大王身后,心中感慨万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