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旧对头成新朋友 老夫妻出小问题(1/2)
却说田起以为“猪八戒”这个名字只是他的外号,八戒瞪眼道:“什么叫外号,你以为我名字是假的?”看八戒有些生气,忙道:“谁敢说是假的?猪老兄,你就是神话人物。我们几个都钦佩呢!”几位经理抱拳道:“钦佩、钦佩!”
田起笑容可掬地道:“所以,今天来,就是想请老兄在一起喝两杯。我以前做的不对,专门来赔礼道歉。古人有一句话,叫‘化干、干什么,为什么玉哩?’”他本来听说过“化干戈为玉帛”,可怎么也想不起原话了。
梅经理忙接道:“化干为湿。”田起道:“什么叫化干为湿?”梅经理道:“就是原来见面干架吗?现在化为湿,湿的就是酒呀,在一起喝酒。”田起道:“不对,不是这个意思。就记得叫化干什么为玉什么?”
车经理看他想不出来,急着道:“化白干为大曲吧?”田起笑了,道:“就知道喝酒?”车经理道:“别费脑子了,反正就是越来越好的意思,今天还化‘齐河王’为‘齐河霸’哩!”田起道:“别瞎扯,想起来了。”几位问道:“想起来了?”田起对八戒道:“应该是化尴尬为愉快吧?”八戒心里明白,却随着他道:“对对对,化尴尬为愉快。你看咱们今天多愉快?”
田起抱拳道:“多亏猪老兄胸怀宽广,性格豪爽,大家都高兴。既然今天聚一起,大家都认识了。都是生意场上的人,今后要互相照应,特别请猪老大多多关照。”几位经理一起拱手对八戒道:“多多关照、多多关照!”八戒笑着道:“彼此照应、彼此照应。”
这时,服务员上了菜。田起打开了酒瓶,斟了酒,大家开怀畅饮。
几位经理哪是八戒的对手,不大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个被灌得酩酊大醉。幸亏驾驶员彪子没喝酒,把他们一个个弄上车,拉了回去。
田起第一次跟猪老大喝酒,就醉得一塌糊涂,可能是感觉不好意思,以后好长时间没见他再来过酒店。
却说高翠兰自从前面开了商店,主要经营自行车、摩托车、电视机之类的商品,货物占据很大空间。每一次来货,都把几间房子塞得满满的。高翠兰突然感觉到前面房子不够用,起码需要建一个仓库,储存、周转商品。于是,从长远考虑,她知道地皮会越来越贵,打算趁着县城加快发展的机会,再买地建房。
县城的扩容给吕庄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十年前买地只能算是零打碎敲,在村子前后打转。现在吕庄每一片土地都成了聚宝盆,
吕书记没想到发展会这么迅速,眼见地皮一天一个价,首先做好自己的盘算。他懂得“若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在地价不断上涨的关键时刻,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冒着违纪、被处分的风险在本村暗中调整土地,使每户村民都分到城市规划的临街地基,可以自己盖门面,也算是安顿了群众。其余土地,经他的手一宗宗不断卖出去,虽然有各项制度约束,各路人马监管,但归根结底还是他说了算。
然而,城市的框架依旧迅速扩张,地皮越来越金贵,房价的持续增长让大家始料未及。村民们虽然分得了一些钱,但他们明白,土地比钱更值钱,绝不能眼睁睁看着村里把土地卖光。于是,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吕书记毕竟是个明白人,看到围在自己家中、眼睛瞪得老大的村民,他郑重告诉大家,自己连做梦都在考虑着大家的利益,只要能给村民带来好处,冒再大风险也在所不辞。于是,又研究统一建设了一批临街房产,分给大家,很快解决了矛盾。村民们无形中坐拥一般市民想也不敢想的门面楼房,而且还在不断增值,基本上跃入第一批富起来的行列,也就心满意足了。
大家都能看到土地升值的趋势,高翠兰再想买地建房已经不那么容易。吕书记虽然还是高老庄酒家的常客,但他的酒场都会有人付账。他吃饭由村里掏腰包已经成为历史,而且还是一般关系请不动的贵人。
高翠兰本来也想请他吃饭的,可是连着两次打电话都被拒绝,只得直接跟他说出要买地盖仓库的想法,得到的回答却是:“上面管得紧,现在不好办。”
后来在酒店见到吕书记,高翠兰把他叫到一边,再一次跟他商量要买地的事情,他却指着酒店的房子道:“这一片地方够你们的了。那时候什么价格,光房子你们赚的还少吗。别人看着都眼红,还想发多大的财?”
高翠兰被说得不好意思,陪着笑脸道:“我知道书记帮过大忙,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些房子要是光开酒店,肯定是够用了。可现在想多做点生意,需要再建个仓库。”
吕书记神秘地道:“土地管得越来越严,就因为村里卖地,我都差点出事。怎么也不敢随便卖了。”高翠兰知道他说的是假话,故意道:“不卖了?今天请客的任五,不是要买地的?”吕书记有些尴尬,忙问道:“你认识任五?”高翠兰道:“经常来吃饭,怎么不认识?”吕书记道:“我们是朋友,也经常在一起吃饭。他跟你说要买地?”高翠兰道:“还用说吗?在这里请你的,都是为了买地。”
吕书记捂着自己的嘴巴对高翠兰道:“他请也白请,哪有地卖给他?”高翠兰道:“那你还吃人家的?”吕书记道:“朋友嘛,不办事照吃饭。”说着,扭头要走。忽然又转回身来,喊道:“哎——高老板,这样行不行?我那里有的是房子。门面房有,能当仓库的也有。干脆,我出门面、库房,另外,还可以出些资金,咱们合伙做生意怎么样?”
高翠兰听他突然提出要合伙做生意,心里没有谱。只得应付道:“这样的事情,还是等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高翠兰正愁着仓库的事情,信书记又提供信息,说城里正在搞企业改制,有几个长期亏损、已经破产的企业厂房拍卖,价格都很低,比买地建房还要划算。高翠兰道:“这样的好事,能轮到咱们吗?”信书记道:“讲起来是公开拍卖,只要报名,应当有机会。”高翠兰对他道:“这件事情只有你懂,那就请你去打听一下吧?”
信书记跟经委的人比较熟,找到关系好的倪科长问了一下,倪科长告诉他:“是有两个小厂拍卖,可早就尘埃落定,哪能拍到外人手中。”信书记道:“不是宣传公开拍卖吗,怎么没听到消息就卖出去了?”倪科长道:“是公开拍卖,他们是在自己厂里公开。可你想想,一般工人买得起吗?”信书记明白了意思,知道这条路走不通,只能另想办法。
他忽然想起吕庄的每户人家都分到房子和地基,肯定有用不完、或其他原因要出手的房子。于是找吕会计去打听,果然得知有一户急于卖房子的。信书记跟着他去看了看,虽然这处房子离酒店远,在县城南面的一条街上,但是与县里统一规划、正在建设的一条主干街道相连。两层小楼,楼下是门面,后面有一个院子,可以盖仓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