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一切从劳改贾张氏开始! > 第181章 邀请

第181章 邀请(1/2)

目录

从市机械工业局回来,王薇那专注的身影和清亮的眼神,就在郭绍华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不是毛头小子,经历过秦淮茹姐妹的算计后,他更懂得识人辨心。

王薇身上那种纯粹的、对技术的热忱,以及交谈中流露出的聪慧和独立,正是他内心深处所期盼的特质。

仅仅一次技术研讨会上的偶遇,不足以真正了解一个人。

他需要一个更正式、更深入接触的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

轧钢厂最近正在响应国家号召,尝试研发一款新型的小型农用机械,以支援农业生产。

其中,一个关键的变速箱齿轮部件,对材料强度和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厂里的技术力量反复攻关,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瓶颈。

郭绍华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他需要的“理由”。

他查阅了资料,得知红星机械研究所在精密传动和特种材料方面颇有建树。

于是,他立刻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技术需求报告,向冶金部主管生产的副部长和厂党委作了汇报。

“……红星研究所在这个领域有比较深厚的研究基础,我建议,组织一次正式的厂际技术交流,我们带上样品和数据,去向他们请教学习,争取尽快突破这个技术难关。”郭绍华的理由充分,态度严谨。

这关系到厂里的重点新产品项目,领导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当即批准。

几天后,郭绍华带着技术科的两名得力干将,以及那个问题齿轮的样品和相关测试数据,驱车来到了位于市郊的红星机械研究所。

研究所的牌子挂在一栋略显陈旧但十分整洁的苏式建筑前。

接待他们的是研究所的一位副主任和办公室人员。

简单的寒暄后,一行人被引到了会议室。

当会议室门被推开,郭绍华的目光下意识地在人群中搜寻。

很快,他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王薇也在。

她今天没有穿工装,而是换上了一件研究所统一配发的白大褂,头发依旧是简单的马尾,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更显得专业、干练,透着一股知性的美。

她似乎也认出了郭绍华,微微颔首致意,眼神平静无波,仿佛上次的相遇只是寻常。

技术交流会正式开始。

郭绍华首先代表轧钢厂,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他们在新农机项目上遇到的具体技术难题,条理清晰地展示了目前的解决方案、遇到的瓶颈以及详实的测试数据。

他没有丝毫隐瞒,坦诚地将困难摆在了桌面上,同时也展现了轧钢厂技术团队的努力和自身作为负责人的技术视野与底蕴。

轮到红星研究所这边介绍情况时,王薇被推举为主要发言人之一。

她站起身,走到图表前,声音不高但十分清晰,逻辑严密地介绍了研究所近年来在相关材料和精密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列举了数项关键数据和实验成果,并针对郭绍华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几点独到的见解和可能的解决思路。

她的发言数据翔实,思路开阔,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实践考量。

郭绍华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过激赏。

王薇在阐述某个关键点时,目光也与郭绍华交汇,看到了他眼中的认可,嘴角不易察觉地微微上扬了一下。

两人在专业的领域里,仿佛找到了知音,棋逢对手,互相欣赏的感觉油然而生。

坐在主位上的研究所老主任,姓钱,是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专家,据说和轧钢厂的老厂长有些交情。

钱主任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年轻人你来我往,讨论得越来越深入,眼神在他们之间转了几圈,那目光中带着几分了然和促狭。

会议进行到中途休息。

钱主任端着茶缸,笑呵呵地站起身,对王薇说道:“小王啊。”

“我看郭厂长他们带来的那个齿轮样品,很有代表性。”

“正好我们实验室那边有几台新进的测试设备,还有一些相关的材料性能对比数据。”

“你呢,就辛苦一下,带郭厂长他们过去实地看看,详细介绍介绍。你们年轻人嘛,多交流交流,思想碰撞才能出火花嘛!”

这番话听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工作安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