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2/2)
其实这也是习惯使然,哪怕是在发达的现代,发生了一些事情,很多人也不原意去报警处理,而是默默地吃下这个亏,或者是以自己的方式解决。
谢大柱这样做,也是经过谢富贵授意的,谢富贵早年读过书,而且年轻时也算是见过世面。
再加上对青山镇这任县令,江县令有所了解,知道江县令虽比不上海晏那种的清官。
但是为人公正,做官也圆滑,属于那种有底线但是处事也让人挑不出毛病的那种人,用三个字总结——老狐狸。
而这次有人来找茬,也正合谢富贵的意,在谢富贵看来,要是第一次不立威,以后就不好办了,人家就会每次欺负你,所以他才让谢大柱将那人送去见官。
因着这件事情,当天谢家父子三人比第一天晚了一个多时辰回家,回家后陈菊英还以为是凉粉卖不出去,才耽搁了时间,正担心着呢。
等到谢富贵等人回来之后一问才知道是这么回事,问清楚过程之后,陈菊英便没再多说,她相信自家老头子会有解决的办法的。
又过了半个多月,谢家的凉粉生意也算是稳定下来了,每天都有半两银子左右的进项。
谢富贵也将这些钱按照当初说的那样留下六成做公中,另四成中的一半就平均分给谢大柱、谢二柱并黄秀兰和黄兰芳。
谢富贵和陈菊英并没有将儿子儿媳的那份算作一份,而是儿子儿媳分开算,这还是陈菊英提的。
陈菊英认为女人有点儿自己的私房钱对家庭会更好些,所以这才将那钱算作是四份。
而剩下的一半中的一半就平均分给了谢皓轩兄妹五人,这是给他们当初发现木莲果的奖励。
虽然木莲的用处还是苗儿发现的,但是采摘还是由谢皓轩等人帮忙的,索性谢富贵就将他们兄妹五人都分一份了。
这样一分每个人每天也能够拿到十几二十文钱,一个月下来也有五六百文钱了,这在当时也是很不少的一笔收入了。
按照以往青山镇这边的天气,到十月份才会感觉到一些凉意,所以现在看来谢家的凉粉生意还可以做一个多月的时间。
谢富贵的计划是等到九、十月份秋收的时候,凉粉生意就暂停,等秋收完毕之后再视天气状况而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十来天过去了,就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
在苗儿说凉粉是在书上看到的时候,谢皓轩就把那本书仔细地翻看了一遍,发现里面确实是有很多点心、小吃的做法,而冰皮月饼正是其中一种。
不过那时候,谢家众人都在摩拳擦掌的准备卖凉粉,所以也没有和谢皓轩仔细地讨论过里面的点心之类的。
谢皓轩倒是提过一次,但是他在家呆的时间也不长,而谢皓轩又想着家里有凉粉生意在做着,那书上的东西也跑不掉,等他下次回来再说也不迟。
因此谢皓轩将那书还给了苗儿只是仔细叮嘱要苗儿收好,不要给外人看到,便淡定地回县里读书去了。
因此等到离中秋节还有几天的时候,苗儿故意撒娇说要吃书上的冰皮月饼和水果月饼的时候。
谢家众人才知道那书上不止有一种点心、小吃,而是整本书都是关于这类的东西,就像是一本食谱。
当即谢富贵就猜测那是世家大族传下来的食谱,可能是因为子孙后代不争气,所以食谱才会流落到外面来。
而会被苗儿买到,那则是因为苗儿是个有福气的人。
而知道有冰皮月饼和水果月饼之后,谢家众人纷纷行动起来,要知道这冰皮月饼要是做好了也是很好的进项。
在大庆朝,月饼的做法无非就是哪几种,大户人家还好说,可能会在月饼里头包上别的馅料。
但是街上铺子里卖的翻来覆去也逃不过莲蓉、蛋黄、肉这几种馅料,像是现代那数不清的水果月饼啊、冰皮月饼啊……那都是没有的。
就算是只有这些花样,这月饼还都属于较贵的点心。
因此这月饼的销量也就在中秋节前后才好,过了这个时间段,这月饼是很难卖出去的。
知道有这两种月饼之后,当即谢家众人便行动起来,做月饼需要那种模具,当然现在定制模具是不大现实的。
于是陈菊英退而求其次直接去木匠那里买了那种做点心的模具,那种模具比起做月饼的模具来说是小上一圈的。
但是陈菊英觉得小月饼说不定还能够卖的更好些,这可不是陈菊英猜测的。
而是按照以往街上卖的月饼来说,一个大月饼很少有人能够将一整个吃完的。
一是因为月饼太腻了,而是因为太大了,所以小的说不定还更好卖。
除了模具之外,制作冰皮月饼所需要的材料也需要去集市上买来,于是按照书上所说的材料,陈菊英决定做红豆和南瓜馅的冰皮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