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2)
黄猫显然对季风这个决定有些不满,但大庭广众之下便没多说什么。
两人离开教室后去那条充满了回忆的小巷子里商量了一会儿,季风被黄猫絮絮叨叨说了很久,按照一般训灵师的惯例,遇到生死契就该收手。
偏偏季风要管这个闲事,根据少女灵的形容,这都是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了,训灵师不知道当初用的是不是真名和真的地址,他们这一行多数人都会隐藏行踪,假名假姓的特别多。
但季风打定了注意,黄猫无奈,只得给他出谋划策,他们决定周末先去王家村周围打听下消息。
周一谈过话之后,黑板上那只灵神奇的安静了下来。
季风终于过到几天耳根清净,专心听课的日子,十分舒适惬意。
季风周六跟家里交代,会去饶春晓家玩一整天,再跟饶春晓打了个招呼,便到校门口与小黄猫汇合。
一人一猫在交通工具上开始了拉锯战争。
黄猫反复强调了自己有机动车恐慌呕吐症,不能乘坐机动车!
季风无可奈何,只能骑着共享单车,背着书包——当然背书包就是为了装那只懒猫。然后他横跨了小半个市区,整整骑了2个小时,终于到了传说中的王家村。
这个村是城中村,不过前几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市政扩建,现在这块地方已经是安置房聚集地了。一条小马路把安置区域分成了两块。马路旁边很多小商贩卖着各种小吃,十分热闹。
季风带着黄猫,绕着这群安置房转了一圈,确定这一片饮食店里没有一个门面跟“阿娇馅饼”有关。
于是季风和小黄猫下车,一人一猫开始逛没有招牌的路边小摊。
一家店一家店的问过去(其实是一家家店吃过去):有麻辣烫的摊子,铁板烧的摊子,也有做一些马蹄糕的甜点摊子。关东煮、张飞馅饼、还有水果沙拉、凉粉······哎,等等,季风突然叫住了黄猫,低头看了看手上已经啃了一大半的张飞馅饼——这是馅饼呢!
他俩果断又往回走,找到那家张飞馅饼店。
店主是个头发有些稀少的中年男性,身上穿着一条白色的围裙,见他们又回来,笑呵呵地问道:“还要一个?”
“老板,我想跟您打听一下,以前这边有个叫阿娇馅饼的店,现在还有么?”季风乖巧地问道。
“哎?不清楚啊,什么时候的店?”老板确实没有印象,他刚到这条街搞小吃没多久,不过知道几个这条街上的老人,也许能帮上忙。
可实际上,季风也不知道这家店到底什么时候开的呢。
老板还是很好心给他推荐了两个在这条街上据说已经开了30年的老店。
季风找到其中一家,在街角的巷子口,只卖煮粉,两种口味。
一进店便闻到了煮粉的香味,季风这一路吃过来肚子早就不饿了,可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想尝一尝味道。
馋嘴猫儿跟他一样,而且用眼神鼓励季风:吃吃吃啊,你犹豫什么!
季风要了份最小的粉,又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碗,给黄猫夹了一些放在碗里,于是一人一猫吃得相当开心。
他俩十分有默契地对看,用眼神交流:果然30年的老店,味道十分纯正,点赞!
老板应该就是煮粉和收钱的一对公婆,两人看起来都有70多岁了吧?
这会儿10点多,要早不晚,人还不算多。他们煮完了季风这碗,后面没有其他的食客,便好奇看着季风喂猫。
那个老婆婆主动跟季风说话:“哟,小伙子,养个猫儿还随身带着碗?”
季风不好意思地呵呵笑了起来,心想我要是不伺候好这个猫大爷,它把我甩了我找谁干活去,哎,一次当猫奴,一辈子都是猫奴啊!
“婆婆,你们这里以前有没有一家店,叫阿娇馅饼的?”季风顺着话,赶紧问。
那婆婆想了一会没说话,一旁的老阿公却回答道:“有的,隔壁村的阿娇嘛!她家馅饼祖传手艺,味道很好的!”
“这店现在还有么?”季风问道。
“8年前这边搞拆迁,她的店铺拆掉了,就不开了嘛!”老阿公继续说道:“你想吃她家的馅饼哦?现在没有啦,我听说他们不做了。他们现在搬去城西区葛川路塘州弄堂那边住了。”
季风心里想着,这个阿公记性相当好,不但什么时候不开店记得一清二楚,连搬去了哪里都知道!
可这个阿婆记性就不怎么样了,所以为什么不让老阿公收钱,阿婆去煮粉呢?
老阿公还要继续说,却被阿婆一声吼:“卫生搞了没有?青菜洗了没有?灶台擦了没有?有时间在这闲聊,你干活去啊!!!成天阿娇阿娇,人家孙子都有了,你惦记什么?”
老阿公老脸竟然红了,辩解道:“哎,没有惦记,这不是小伙子问起来我才说的嘛!”
“哼,没有惦记,咱家那块又老又土又不值钱的手表你留着干嘛?晚上收了店,我就回去扔了!”阿婆丝毫不给老阿公面子,看来这个阿婆在家里是个说一不二的女汉子。
老阿公叹了口气,默默地走去后厨······搞卫生、洗青菜、擦灶台去了。
这一幕出乎季风的意料,他还想多问几句,但见到阿婆那副吃人的模样,赶紧把粉吃完付了钱,拍拍屁股走人。